一路高歌谱新曲丨市中区十三次党代会以来重点工作回顾
| 招商动态 |2016-07-06
市中区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中区抢抓机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在建设内江“工贸双强、城乡共进”先行区主线基础上,围绕“一区六重点五基地”重点工作,推进全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创了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太子路金科时代中心棚改项目
乡村旅游迅速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实力突飞猛进
自区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中区深谙经济建设是全区发展的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经济总量明显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区GDP总量突破200亿元,达到215.9亿元,年均增长10.8%。
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梁骨”,工业无疑是全区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市中区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集思广益、科学决策。5年间,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食品深加工等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运行,以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乐贤工业集中发展区成功创建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2015年市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
而与工业并驾齐驱的第三产业,也正逐渐扮演着市中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传统商贸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电子商务、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2015年市中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9.77亿元、年均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1%,第三产业增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同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农业更是市中区近几年的“宠儿”,作为农业大区,如何加快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成为区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探索的方向。
经过5年努力,市中区城郊型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提升。2015年市中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2.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27元,年均增长13.2%,提前实现“破万”目标。
以城乡统筹为总领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终极目标,需要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市中区重点从新区拓展、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开发入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2015年市中区城镇化率达55.6%。
如今,俯瞰城南新区建设,高楼洋房拔地而起,道路交通快速发展,工业项目接踵而至,城南新区的快速发展正是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成绩。此外,内椑大道、天立国际学校等重点项目也相继建成,石羊大道、塔山复合绿道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并在全市率先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旧城改造方面,市中区过去五年启动了34个棚户区、118个老旧院落、26条背街小巷改造及49条主次街道风貌改造项目,四方块商业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正进行摸底评估,城区保洁越来越好,乱搭乱建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乡镇发展上,市中区结合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和城乡土地双挂钩建设,先后完成2个新农村综合体、14个幸福美丽新村、48个新村聚居点建设;经过市中区党委坚持不懈,2015年白马镇被列为“全国重点小城镇”,产业园区被纳入“高新区西区”。史家、凌家“百镇建设行动试点”,全安、朝阳城镇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方面,市中区重点抓好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内威荣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川南城际铁路正有序实施,在全市率先实现通村公路全覆盖,建成全域灌溉示范小区、农田水利综合示范片,有效实施了黄河湖、乌龙河流域综合整治。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发展活力日新月异
“走出去”“引进来”,坚持深化改革和借力发展并举,市中区制定出台了32项改革方案,统筹推进城乡、财税、投融资、农村产权、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户籍管理等体制改革,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区域经贸交流不断增强。
成功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区、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在改革中探索总结出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三化”模式和“双进双出、返租倒包”、“一退三保三结合”等多项农村改革经验。
同时借助外力,积极加强与省内外相关县(区、市)合作,与西宁市城中区、贵州湄潭县2个县区结为友好县区,积极援助黑水等结对县。
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三大攻坚战”,全区新签且履约300余个项目,引进市外资金306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6亿美元。建立鑫隆公司等4个投融资平台,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经济社会事业建设。
以民生工作为根本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为人民服务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市中区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五年来累计投入民生基金24亿元,建成大批民生工程,落实民生实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
从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教学、农村饮水、公共文化、养老保险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入手,新增城镇就业累计50835人,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4元;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建设沱江流域水污处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基本实现村村建有卫生室目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6.7%。
作为“看得见”的民生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目共睹,市中区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11430户、农村危房改造1964户,建成公租房538套。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乡村文化院坝、农村广播“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进行,市中区还成功创建成为四川省夏布画绣之乡、中国民间文化书画之乡,“文化中区”的氛围日益浓厚。
觉得不错,请点赞↓↓↓